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”,2019年5月,中共中央印发了《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》,《条例》明确提出:坚持从实际出发,加强分类指导,尊重党员主体地位,充分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、管理、监督党员作用。
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,通过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和以党史为重点的“四史”学习教育等,使广大师生党员的党性观念进一步加强,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明显,针对高校党员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内容枯燥、形式单一等问题,学校在全面调研党员队伍状况基础上,改变原有单一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,完善和强化落实四项举措,着力在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,提高党员学习教育实效。
科学设置课程,在内容上求“实”
一是构建学习教育体系,学校党委构建一套包含“学校党委、二级党组织、基层党支部、广大党员群众”四位一体学习教育体系,将以党史学习为重点的“四史”学习教育全面融入党支部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书记上党课等组织生活中,针对不同学习对象,将分阶段的学习教育与党校课程体系结合起来,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效。
二是不断丰富教育内容。充分利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成果,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、专业课、通识教育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,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程、进教材、进头脑。
三是根据不同群体特点设置课程内容。面向教职工党员,重点围绕立德树人、教书育人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党员培训。面向学生党员,重点围绕坚定理想信念、加强党性修养、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党员培训;面向离退休党员,结合离退休党员身心特点,积极开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党内特色活动。
注重分类指导,在对象上求“准”
一是对教职工党员实行“进门”共学,组织集体学、共同学,如组织以“回眸校史守初心、学习‘四史’担使命”为主题的集体备课会,形成边学习、同教育的“磁场效应”、“共鸣效果”。
二是对学生党员实行“出门”践学,以志愿服务活动、党史宣讲、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为载体,如校团委成立“四史”学习观察团,开展寻根、传承、发展——以史铭志重走初心路活动,让学习教育活动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。
三是对离退休党员,实行“上门”送学。组织师生党员专门对接老党员送学习资料、开展服务活动等,如学校师生代表探望96岁的老党员时,在敬老院里开展了一堂特殊“党课,”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热情,让初心薪火相传。
创新学教模式,在方式上求“活”
一是发挥融媒体优势讲好精品党课。利用AR、VR、H5等技术,借助微信、抖音等新媒体平台,开设网络课程,创作网络精品,学校还结合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,连续三年举办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“伟大工程”示范党课,开展立体生动的全媒体传播,使学习教育从“云端”走入党团青年的“心里”。
二是搭建红色实践育人平台。结合学校特色,开展研学实践,研究设计部分红色育人地标,设计“砥砺初心使命,共筑海洋强国梦”“四史”校园线路党课,突出育人功能。
三是打造学习交流平台。围绕“非凡历史、找寻初心、激励使命”主题,充分发挥师生党支部书记的“头雁效应”,立足党建服务中心阵地,开展“菜单式”“点播式”“订单式”等学习活动,搭建“头雁”学习讲坛、组织员沙龙等丰富学习载体。
党建业务深度融合,在效果上求“好”
一是探索发挥作用长效机制。切实提高党员参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,不断提高学校党员教育管理培训质量,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同谋划,寻找党史学习与业务工作契合点,实现一条线运作。
二是聚焦学科特色,校内外联动。强化实践行动,将理论学习与实地探访相结合,将个人发展与使命担当相结合,使党史学习教育可观可感可实践,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位。
三是形成相关机制,推动深度融合。通过学习教育和工作实践,将党的方针、政策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,将学习成效转化为为师生解难题、办实事的动力,打通服务育人最后一公里。
通过实践,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精细化,分类定标是基础,拓展载体是关键,激发活力是目的。下一步,学校将推动基层党组织继续通过强化措施、立制建档,拓展新载体、运用新技术,确保分类教育管理落实到位,推动党员主动亮身份、作表率、比发展,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、服务群众、凝聚人心、促进和谐的作用。